羊之歌羊奶粉注册加盟中心
新闻详情

互联网江湖二十年


仰望互联网世界那些闪耀的巨星,发现其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都有一个如E=MC²般优雅有力的底层算法。我们试图用一个简单优雅的框架,来复盘过去20年互联网世界那些纷繁复杂的现象,并试图预测未来20年。


我们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3张网:2C + 2B + 2T,他们代表着三种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但其本质都是数字化,而主宰互联网数字世界的终极力量就是网络效应。按照网络效的强度,顺着四种拓扑结构(网状型、星型、双边型、总线型)的演化就是互联网世界竞争的本质。




1)三张网编织的“生产关系”:2C消费互联网、2B产业互联网、2T的IOT物联网,他们代表着三种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但其本质都是数字化。


2)数字化产生的“生产资料”:2C+2B+2C背后三张网数字化所产生的大数据资源。


3)硬软件系统构成“生产力”:算力(芯片)+算法(操作系统)+网络构成基础设施。


4)能支配万物的“万有引力”:网络效应是支配三张网的主导力量,是整个竞争的底层逻辑。


风险提示:网络效应下的各个巨头的天然极强垄断毁灭创新,被AI算法+算力唤醒IoT物联网产生自我意识后的不可控。


一、互联网工业的本质:网络效应



传统工业时代(规模效应)VS 互联网工业时代(网络效应)


回顾工业时代巨头的成长之路,可以总结出两条历史经验:工业企业巨头的成功总是伴随着规模效应,比如大众汽车、丰田汽车、沃尔玛、西门子等传统工业世界巨头;而工业企业巨头的陨落又多是因为企业落入规模不经济的陷阱。



工业时代的“规模效应” VS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效应”


当历史长河流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更大的巨头产生,互联网时代区别于工业时代的本质在于互联网时代产生新的壁垒——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相对于工业时代规模效应的优势在于,当网络规模,也就是用户基数不断增强时,边际成本呈现递减趋势的同时,用户效用和企业收益呈现递增的趋势,并且自带吸引流量扩大网络规模的正向循环机制,从而形成无与伦比的护城河。


网络效应:互联网竞争格局的底层逻辑


网络效应是随着信息革命而产生的重要经济思想。一个用户使用通讯服务的效用随着网络规模,即使用该设备人数的增多而增多。这种网络用户规模与产品效应变化的关系,本质为一种需求方经济规模效益。即使用产品的人数越多该产品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来使用产品,进一步加大每个用户自身的价值。


我们按照拓扑结构,将网络效应分为总线网络、双边网络、星形网络和网状网络。


1)  网状网络效应是网络效应发展的终极形态,实现了去中心化,如SNS;


2)  星型网络效应只有一个中心,数据流汇集于中心,如C端搜索引擎;


3)  双边网络效应相互连接使各用户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如电商平台;


4)  总线型网络效应,各用户之间的联系较弱,如传统门户网站。



四种网络效应结构


从总线网络结构到网状网络结构,各用户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万物互联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企业从诞生之初就归属于一种网络效应,并在数据流的支撑下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排除个体的异质性,我们认为总体而言,科技型企业会向网状网络进化,网络效应带来巨大的效益,涌现出万物互联下的超级巨头。


二、2C的消费互联网:FAAMG+BAT四大赛道八大巨头



在这一部分我们能回答以下问题:


1、To C的消费互联网到底什么,形成FAAMG+BAT格局的背后是什么?


1、腾讯C端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哪里?为何阿里小米Google微软的SNS都失败了


2、头条为什么能够在C端崛起,头条能走多远,能否威胁腾讯和百度?


3、阿里庞杂商业版图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阿里为何总是缺流量?


4、苹果的本质是什么?30年后为何又和微软联手称霸全球?


5、大文娱板块为何出不了世界巨头,而Netflix的崛起有什么启示?


消费互联网主要指以C端即消费者为核心的互联网,关注的是客户体验,这是产品经理的时代,本质是基于人的数字化和赋能,根据与消费者交互的对象不同,我们将消费互联网划分为四大赛道,并基于每个赛道产生的互联网巨头的成长历程,分析出巨头成功背后的核心原理,四大赛道分别为:


1)人与人交互的SNS社交网络,代表巨头是Facebook和腾讯;


2)人与信息交互的信息分发,代表巨头有Google和头条/百度;


3)人与商品交互的电商互联网,全球巨头为亚马逊和阿里巴巴;


4)人与内容交互的文娱互联网,全球巨头为Netflix、爱奇艺等。



消费互联网的四大赛道


在To C端的四条赛道中,SNS赛道具有最强的网络效应,护城河也最深,在To C端的网络效应驱动下,拥有Windows、iOS/Mac、Android三大操作系统的微软、苹果和谷歌三家公司在赛道中领先于其他企业,所以目前全球前两大市值是拥有操作系统的苹果和微软。



消费互联网的四大赛道与互联网巨头布局


1、社交网络:无与伦比的网络效应


SNS社交网络就是典型的网状网络拓扑结构,具备极强的网络效应和天然封锁赛道的能力。其中熟人社交是网络效应最强、最容易产生巨头的社交网络模式,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强联系性,使得熟人社交在网络上具备极强的自我集聚效应和极高的平台转换成本,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巨头Facebook和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等。



社交网络网状网络效应


腾讯和Facebook:封锁赛道的网络效应


社交领域形成封锁赛道的网络效应。米聊,来往,易信,人人,MSN层出不穷,然而均已惨败收场,可见熟人社交网络一旦形成就难以打破,是外来者难以逾越的深厚护城河。


2、信息分发:算法加持下的星型网络效应


人与信息的交互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搜索和信息流。


搜索:是人找信息,参与信息搜索的人越多,信息输出结果更优化,是典型的星型网络结构。


信息流:是信息找人,即建立在大数据和推荐算法基础上的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推荐应用。



信息分发的第一个阶段:人找信息


Google:“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适用,让人人受益”


搜索引擎主要依靠网络机器人通过网络上的各种链接自动获取大量网页信息内容,并按规定的规则分析整理形成。Google搜索一直将不懈寻求更合乎用户意图的答案作为核心理念,在用户端形成了网络效应。



信息分发的第二个阶段:信息找人


今日头条:正在崛起的信息分发新星


真正有防御能力的数据护城河并不仅仅来自于收集数量最多的数据,而是与用户特定的领域联系在一起,通过数据计算分析,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高质量商品,从而进一步增大用户的价值。头条通过算法和数据,构建强星型网络效应护城河。


3、电商平台:双边网络下的双边赋能


电商是典型的双边网络结构,在同一个平台连接买家和卖家,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增大产生进一步扩大商品种类需求,从而引入更多的商家提供多样化产品与个性化服务,商家与消费者形成良好互动和正向循环,进而形成供应商的网络效应。



电商平台双边网络效应


亚马逊:构筑客户和供应商双边网络效应


根据亚马逊的飞轮模型,底层飞轮在完成客户原始积累,形成强大的供应商网络效应。



亚马逊飞轮模式



阿里巴巴飞轮模式


阿里巴巴:双边网络效应的的“阿里商业操作系统”雏形初现


在To B端,阿里巴巴源起1688采购批发网站,服务于企业,天生具有To B基因。强大的B端飞轮反向吸引C端客户,但是阿里C端一直不如B端强大,所以通过补全大文娱板块形成协同。



阿里巴巴2C与2B的网络效应


4、文娱互联网:正在进化中的总线网络效应


迎合消费者市场,文娱产品加速数字化:平台由总线网络向双边网络与星型网络发展,平台的优质产品转化成用户流量,使C端消费者终端实现由产品粘性向平台粘性发展。运营平台由被动输出内容的总线型,向内容社群的双边型模式过渡,最终发展成为基于大数据处理与内容推荐的星型网络模式,即运营平台与用户形成星型网络关系。同时网络效应催生流量增加,用户定位越精准,体验也将不断升级,形成闭合加速圈。



文娱平台数字化转型


1、总线网络效应:代表性的网络平台有早期的优酷与土豆。由于大数据分析在当时仍未广泛应用,智能分发处于萌芽期,模式核心是用户主动搜索并得到内容,具有总线网络效应。


2、双边网络效应:BiliBili的内容生产者通过用户的弹幕反馈完善自身的内容生产逻辑并产生差异化特征,用户则从内容粘性转变为对内容生产者的粘性,但其对于内容的供给模式依旧依靠内容生产者而非后台数据分析后智能分发。


3、星型网络效应:Netflix依靠大数据+内容构建深厚护城河,将其与用户间关系成功转化为星状拓扑关系,依托视频推荐算法了解用户喜好,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用户数量越多,使用次数越多,大数据技术下的星型网络效应加速了平台粘性的形成。


三、2B产业互联网:企业赋能,四大赛道,格局初定



在to B部分我们将解答如下疑问:


1、To B的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这背后代表了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2、阿里云的未来在哪里?亚马逊为何能成为万亿美金巨头


3、支付宝跟蚂蚁金服的区别,他们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4、菜鸟物流的数字化。


5、B端还有哪些未被开发的赛道?是闪电战还是持久战?


产业级互联网的本质在于“赋能”,通过新技术或新模式为产业或企业提供基础设施,从而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最大化社会生产效率。因为连接,To B的世界会形成很多流——现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物流等,根据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的不同,我们将产业级互联网分为云计算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企业服务四大赛道。



产业互联网四大赛道


1)  服务于企业数据流的云计算:是最底层的商业操作系统,类似桌面计算时代的Windows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OS与Android,是企业进行活动的底层基础设施,代表巨头是亚马逊AWS,阿里云,微软Azure;


2)  服务于企业资金流的金融赋能:主要为企业资金往来提供数字化服务,包括支付、融资、资产管理、保险等全链条金融活动,代表巨头有蚂蚁金服、平安集团;


3)  服务于企业货流的物流网络:是使交易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增值,其本质是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代表巨头有菜鸟网络;


4)  服务于企业流程的企业服务以及服务于线上的营销赋能:包括对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的赋能,本质上是利用数字化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代表巨头有Salesforce,钉钉以及阿里妈妈、GoogleAds。



产业互联网的四大赛道与互联网的巨头布局


由于网络效应具有天然封锁赛道优势,消费级互联网的各个赛道都产生了具备万亿美金市值潜力的世界巨头。消费级互联网以流量为核心,在流量红利见顶、消费级互联网市场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未来世界巨头间的竞争将从某个单项领域逐步发展为生态体系的竞争,机会正在向以价值为中心的To B产业级互联网转移。


1、云计算:强者恒强的网状网络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最基本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贯穿对应时代的所有赛道,是时代演进的底盘,正如桌面计算时代PC的Windows系统和移动互联时代智能终端的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一样,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商业操作系统将是云计算。我们认为云计算跟SNS一样都具备极强的网络效应,未来强者恒强的格局已经形成。



云计算的本质是具有强电网络效应的商业操作系统


云计算本质是B端企业间的“社交网络”,具备极强的网络效应,在C端我们看到过的微信/QQ对竞争对手的赛道封锁,我们很有可能会在云计算领域看到。从目前云计算发展的市场格局来看,在云计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多都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就具有To B基因的巨头,包括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以及具有多年To B经验的IT巨头微软。



全球公有云市场最大的“三朵云”


1) 亚马逊AWS


亚马逊AWS于2006年推出,是全球最早推出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其特点是按需交付、即时可用、采用按使用量付费定价模式,降低了企业IT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是B端无与伦比的网络效应体现,未来将成长为服务B端的底层操作系统。


2)微软Azure


微软Azure是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目前具备网站、虚拟机、云服务、移动应用服务、大数据支持以及媒体功能的支持。相比于亚马逊AWS,Azure在多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3)阿里云


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9月10日,2017年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占率接近一半,接近于是国内市场其他所有云计算厂商之和。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赛道中遥遥领先的关键在于阿里的To B基因,将成为未来“商业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撑。



阿里云对全行业的赋能


2、金融服务:从支付到信用,从双边到星型


B端金融服务的本质在于为企业提供资金和信用支持,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初始阶段,支付平台的缺失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支付宝和PayPal成为电商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支付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以数据为支撑的信用功能也随之出现,在信用的基础之上又上衍生出融资功能、投资功能、保险功能等,满足个人和企业的各种金融需求。我们将金融服务赋能分为三个阶段:


1)支付赋能:支付的数字化,背后产生的大量的数据积淀成为后续进行大数据算法下的信用基础。


2)信用赋能:以庞大的交易数据为基础形成的商户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并以此作为后续投融资赋能以及保险赋能的前提。


3)融资、投资与保险赋能:以信用为基础的投融资及保险,基于个人或商户的各种数据,匹配风险偏好并进行投资的推荐,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满足个人的理财需求与保险需求。



金融服务赋能三阶段


金融服务机构最初作为支付平台实现的是双边网络效应,连接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在基础的支付功能之上,基于数据所支撑的信用为资金供给方提供投资服务和保险服务,为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服务。


在金融服务机构逐步的演化过程中,通过信用赋能实现了星型网络效应。以蚂蚁金服此类金融服务机构为核心,企业与个人通过金融服务机构实现互联,从而优化资金调度,提升资金供需双方的信用并提升社会总效率。



金融服务网络效应的进化


蚂蚁金服是典型的对企业进行金融服务赋能的金融科技平台,蚂蚁金服在全球拥有8.7亿活跃用户,涵盖了支付、财富管理、融资、保险、信用系统等多个金融环节和领域。



蚂蚁金服概况


3、物流服务:双边网络下的全链路赋能


物流作为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关键环节成为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赛道,我们认为物流作为新零售用户和商家实现供需应答的桥梁,构成了典型的双边网络效应。



基于数字化的物流网络基础设施


菜鸟网络:双边网络效应


在物流渠道中,菜鸟通过集合用户数据,提前预测需求,完成侧重于需求的仓储调度,通过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无人数字仓库高效智能分拣、贴标、整合打通物流经脉。C端网络侧,通过菜鸟快递柜、菜鸟驿站等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满足C端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菜鸟网络作为电商平台、消费者和商户之外的第四方智慧物流平台,正在实现网络化物流数字化驱动新生态。



菜鸟网络供应链数字化实现


菜鸟网络从五个方面对物流全供应链进行数字化建设与升级,涵盖了从获得订单到仓储分拣到运输配送的全物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1)资源调配数字化、


2)物流面单数字化、


3)车载配送数字化、


4)仓内分拣数字化、


5)多元化“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4、企业服务:业务流的全域赋能


内部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也成为产业物联网的核心赛道。我们认为,目前企业内部各种服务对接企业内不同端口,具备总线型网络效应。


数字化的商务场景模式:基于大数据算法建立优化机制,可提高办公效率,并建立企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营销服务:以数据技术为驱动,用科技去赋予营销新的生命力,赋能品牌主和媒体,构筑营销背后的力量。


专注企业内部服务,钉钉通过“人、财、物、事”赋能2B


钉钉由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月筹划启动,公司瞄准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为之推出了“人、财、物、事”全链路数字化办公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率运作,拓展个人数字化商务人脉。



钉钉全链路智能化解决方案


从传统营销到大数据营销,阿里妈妈赋能品牌商


阿里妈妈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营销”为使命,Ad Tech技术驱动广告色彩明显,阿里妈妈不只自身打造前沿AI技术,更希望通过技术开源赋能大家,推动整个领域技术前进。


四、2T物联网:唤醒万物的互联网终极形态



在to T部分我们将解答如下疑问:


1、为什么我认为小米和滴滴是未来T端的两大巨头


2、2T的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其技术基础和商业逻辑本质是什么?


3、小米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小米商业模式的底层


4、滴滴和Uber到底是门什么生意,为何是T端巨头


5、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何时到来?


2T的IoT物联网是面向未来的,但是孕育在当下,我们认为IoT物联网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2C的数字化是基于人,关注的是客户体验;2B的数字化是基于企业,解决的是效率提升;而2T的数字化将会唤醒万物,释放出极强的生产力,是一种极致的数字化。AI作为唤醒万物的手段,成为to T物联网的基础设施。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将IoT物联网定义成To Things的创新,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主要是底层的硬件和网络条件还正在进化和迭代之中,以及物联网将带来的对多行业的底层运作方式的颠覆仍需要等待时间与成本节点的成熟。但是,我们认为现在正处于AIoT时代的前夜,黎明将很快到来。



2T物联网的四大场景和主要玩家


我们将2T的物联网按场景来分类,主要分为:家庭IoT、汽车IoT、城市IoT、工业IoT四大应用场景。



物联网四大场景


消费者日常生活场景大致可以分为家、工作、出行和户外等。其中家庭生活场景是消费者一天内花费时间最多的场景,消费者平均每天花8到12个小时在家,是消费者最大的消费场所。因此,家庭IoT,例如通过支持IoT的智能家居产品,捕获消费者家庭环境各种场景中隐藏的数据并加以智能化运用,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2T 物联网时代应用场景扩展至24小时


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传统互联网巨头都是物联网的积极布局者,在物联网的四条赛道中,家庭场景应用成熟,其他场景尚待落地。小米利用IoT开放平台和推出的多款小米系列智能终端产品挖掘家庭物联网的价值,具有极强的先发优势。



物联网四大赛道与物联网巨头布局


1、家庭物联网:IoT落地的第一个场景,小米已在领跑


家庭IoT作为整个2T物联网最先落地的场景,成为互联网巨头、传统通讯、家电企业、以及垂直领域初创公司重点布局的方向。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该领域的两个世界巨头:小米和阿里。如果将家庭应用互联方式的演进用我们前文提到的网络拓扑结构表示,则我们认为家庭场景的“物联网”将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


1)传统方式:总线型网络效应。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应用终端是非智能化的,各个节点之间是孤岛式的、互不连接的,且不同终端通常采用不同品牌,网络效应极弱。



传统家庭应用场景——总线型网络效应


2)过渡模式:双边网络效应。是目前家庭物联网平台最常见模式,通常选择一个或几个智能终端作为中心入口,如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其他智能终端与中心入口连接;且IoT平台通常是开放的,允许不同终端接入其IoT平台,具有较强的网络效应,如小米的IoT开放平台。



家庭物联网网络效应进化过程


3)终极模式:网状网络效应。我们认为这是家庭物联网的终极模式,主要体现IoT思维的两个制胜要点:泛互联化和去中心化,最终形成更强的网络效应护城河


2、汽车物联网:打造智能出行生态圈,释放新的生产力


汽车作为IoT物联网的核心,将汽车数字化,进而将其智能化是大趋势。对应于前文提到的拓扑结构,我们把汽车两阶段发展中数字化后形成的以乘客和司机为核心的网络效应,定义为双边网络效应。而在汽车智能化之后,则是以异构芯片赋能汽车终端,形成的星型网络效应。



汽车运力数字化后的双边网络效应


目前我们认为滴滴和UBER所做的是第一步,也就是将运力数字化,形成数字化的运力网络,产生效率提升。滴滴和UBER通过将乘客与司机的相关信息数字化,把核心应用和各个利益相关者结合起来,通过算法完成乘客与司机的快速匹配,提高出行效率,形成了较强的双边网络效应。



汽车智能化的星型网络效应


我们认为2T车联网的终极形态就是用AI将汽车唤醒,进而制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在AIoT时代,无人驾驶技术随着激光雷达、GPU等技术集群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个智能出行生态圈,基于算法和算力开创的AIOS操作系统平台叠加5G通信网络,构建车联网,形成了更进一步地星型网络效应。



车联网架构


车联网可细分为云、管、端三部分。汽车为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为车辆提供通信芯片赋能算法。5G通讯网络为管,通过搭建车联网网络、加速智能驾驶为车联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后台管理系统为云,通过大数据处理与车企、车辆和驾驶员实时互通信息。



车—路—网—云协同


3、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释放全新生产力


工业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工业物联网雏形已现。追求效率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工业时代变革的主线。未来随着IoT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不断落地,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泛互联化,我们认为工业物联网最终将形成极强的网状网络效应,释放全新生产力。



工业制造时代变迁


工业物联网的终极形态就是唤醒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作为一个物与互联网服务相互交叉的网络体系,通过将生产过程的每一设备变成智能终端,每一环节融入智能分析,全方位采集底层基础数据,并进行更深层面的数据挖掘,达到工业生产的个性化与定制化,进而提高效率、优化运营,实现智能制造。



工业物联网架构图


以感知为手段,以唤醒为目标。工业物联网架构主要包括边缘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边缘层主要负责连接设备,以及获取多维数据。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和设备的控制。平台层,以云计算为核心,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应用层,位于最顶层,是面向客户的各类应用。


4、城市物联网:唤醒万物,智能互联


对应于汽车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随着AIoT逐渐由点至线,由线至面的全面渗透,城市建设的内涵也由“数字城市”转变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作为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的典范,是由N个物联网功能单元组合而成的更大的示范工程,承载和包含着几乎所有的物联网,而城市物联网正是由多个中枢构成的多边网络效应。



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



城市互联网LOT架构


统一平台,高效运营。智慧城市的发展牵扯到市政管理、楼宇、交通的各个方面,其物联网的建设与运行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并与业务场景相结合开发应用。IoT网络可以将传统的垂直分布管理转变成统一支撑平台高效运营,已成为智慧城市的必备ICT基础设施。



LOT平台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必备 ICT基础设施


城市物联网的终极形态是将城市基础设施全部唤醒并且智能互联。智慧城市物联网基于物联网技术与业务融合,多方面协调城市运行,全面感知城市动态,使城市运行做到随需应变,在政府服务、交通、能源、居民生活等各社会服务全面实现智慧化,为城市智慧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五、基础设施:算法+算力+网络构建底层生产力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解答如下疑问:


1、为什么我说苹果和微软的本质是一样的


2、阿里张勇说的“商业操作系统”是什么?


3、AIoT的本质是什么?


4、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开始自研芯片,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5、为何5G如此重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算法+算力+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就是生产力,其更新与迭代决定着网络效应的支配强度。我们立足于技术演化的时代角度,用操作系统承载算法,用芯片表达算力,用通讯技术实现网络互联,将科技周期分为三个大时代:PC时代,MI时代以及IoT时代。正是由于基础设施与三张网的交叉互联,形成了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周期,我们御风踏浪。



基础设施三大时代


PC互联网 = (Windows + X86) +宽带以太网。在桌面互联时代,微软凭借Windows的开放性迅速抢占市场,在网络效应赋能下快速崛起,成为市值全球第一的科技巨头。


移动互联网 = (iOS/Android+ ARM) + 4G蜂窝网。MI时代以iOS/Android发布为始,伴随着通讯技术发展到3G/4G,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登上历史舞台,在算法、网络的双重更新之下,苹果操作系统的双边网络效应持续加强,2009年市值首次超过微软成为全球第一。


AI+IoT(迭代中)= (AIOS+异构芯片)+5G。与前两个时代不同,在AIoT时代,基础设施的发展更加多维化,多元化,综合化。从算法来看,AIOS从MI时代的移动终端扩展到云平台,更加强调立体化。从网络来看,5G的要求从MI时代的单一的速度升级成三维的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从算力来看,异构芯片相对于MI时代的通用芯片更追求个性化定制需求。基于以上基础设施底层架构全方面的多维升级,在AIoT时代,领先的网络效应巨头将释放无与伦比的生产力。


1、OS的进化:服务升级推动平台迭代


OS作为承接底层架构中基础信息运营平台,又是搭载软件应用信息的窗口。从To C、To B再到To T,OS的物理架构一直在推陈出新,但构建以OS为核心的生态圈主题却一直未变。


To C:Windows、Android、iOS打造强力“端口”生态圈:


Windows:让众多PC端承载,软件适应Window的匹配标准,由系统逐步统筹起整体IT产业链。


iOS:与Mac OS同属于类Unix的操作系统,传承了苹果公司系统闭源的特点。


Android:由Google倡导的开源和由此衍生出巨大的生态圈价值,市占有率随之提升并占据绝对优势。


To B:云平台提供强劲算力生态圈由“端”扩展到“云”,成为商业基础设施:


企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应运而生:企业,作为人的组织形式,是信息端口的集合,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与资源的高效整合决定企业的生命力,云平台凭借强大算力搭建底层基础运营服务,充当OS角色。


To T:异构化OS勾勒未来万物生态圈


异构化OS助力AI赋能IoT:To T的实现依托AI,而AI的实现依托算力、算法和数据,而异构化芯片搭载未来算力的同时,实现基础服务运营的操作系统也将呈现异构化。从To C到To B,再到To T的过程,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形成AIOS。



端+云的LOT系统化布局


2、网络的变迁:从有线到无线,从无线到多元


通讯技术作为实现网络互联的桥梁,一直以来都伴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向前发展。从PC时代到移动通信时代,再到即将到来的5G时代,底层的通信网络厂商在历史的黑暗森林中如同流星划过,交织着照亮互联网前行的道路。



通讯网络商历史更迭


PC时代,第一家伟大的企业。PC互联网时代,思科通过对于带宽和路由器的创新,将局域网变成了互联网。1986年,思科推出第一款多协议路由器,以此为起点,将产品延伸至网络通信的各个核心环节,一路纵横捭阖收购其它通信设备公司,几乎达到了垄断的地步。2000年,思科承载了全球80%的网络通信,并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


3G/4G,开启移动通信新纪元。在经历了1G“大哥大”横行和2G诺基亚崛起时代之后, 3G以更快的网速开启了行动通讯的新纪元。4G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在3G、4G时代,华为、中兴与爱立信、新诺基亚四足鼎立。



移动通信设备商并购整合发展示意图


5G来临,万物互联颠覆世界。2G实现了从模拟时代走向数字时代,3G实现从语音时代走向数据时代,4G实现IP化,数据速率大幅提升。而5G最大的改变就是实现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走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实现万物互联,推动社会发展。


5G呈现出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点。速率方面:从4G的100Mbps为单位,5G可高达10Gps,比4G快达100倍,轻松看3D影片或4K电影。容量与能耗方面:为了物联网、智慧家庭等应用,5G网络将能容纳更多设备连接、同时维持低功耗的续航能力;低时延方面:工业4.0智慧工厂、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都必须超低时延。



5G支撑的技术和应用


3、算力的变迁: 摩尔定律主导下的升维创新


芯片作为算力的承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IBM大/小型机的逻辑处理架构为代表的洪荒时代开始,经历了以X86和PowerPC为代表架构的个人电脑时代和基于精简指令集的ARM架构引领的移动设备时代,来到了目前以专用协处理器,异构芯片为核心的AI时代。



芯片发展的四个时代


洪荒时代。1964年IBM推出的System360系列产品标志着现代计算时代的来临,它的处理器使用了基于固态逻辑技术的超微型化的处理器,实现了技术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以此为契机IBM推出了指令集兼容技术,芯片发展也由此开启了第一轮洪荒时代。


PC时代X86架构。1978年,X86架构在Intel 8086中央处理器中首度出现。基于完整指令集,它拥有卓越的性能,优秀的兼容扩展性以及出色的乱序执行能力。它促成了第一台IBM个人电脑的诞生,PC概念正式形成,PC时代也由此拉开序幕。


移动ARM时代。ARM(苹果A系列、高通、华为、三星)迎合了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诸多移动设备的发展潮流,成为了移动设备时代的芯片架构的领导者。当今,全球95%以上的手机以及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子设备都在使用ARM技术。除了芯片设计厂商,很多移动设备品牌也开始推出ARM自研芯片来配合自己的产品。



AI时代的四种异构芯片选择


AI异构芯片时代。目前芯片发展开始面临一个矛盾的窘境:一方面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另一方面数据体量随着云、深度学习、AI等新应用兴起。处理器自然发展本身无法满足高性能应用的需求,出现了技术缺口。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专用协处理器的异构计算(CPU、GPU、FPGA、ASIC)方式来提升处理性能成为最为理想便利的解决方案,未来互联网公司自制芯片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六、结语



ToC的消费互联网:2C的数字化关注的是客户体验,这是产品经理的时代,其本质是基于人的数字化和赋能,按照网络效应的强度,我们抽象出社交、OS、分发、电商、文娱五条C端主赛道,经过20多年的演化竞争,目前座次已定,FAAMG+BAT各领风骚。


ToB的产业互联网:2B的数字化是基于企业的需求,解决的是效率提升,最终实现帕累托有效,我们同样抽象出云、金服、物流、企业服务四条B端主赛道,在网络效应主导下格局已定,阿里、亚马逊、微软领跑全球。


ToT的IoT物联网:2T代表着唤醒万物的全新生产关系,是互联网发展的终极形态,是一种赋能Things的极致数字化,我们按场景将其分为家、车、工业、城市4大主赛道,目前小米在家庭场景、Uber滴滴在车用场景,阿里在城市场景具备显著先发优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算法+算力+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就是互联网工业的生产力,我们立足于技术演化迭代的角度,将科技周期分为PC、MI、AI三个大时代,我们送走了PC/移动互联网红利,当下正处于AIOT时代爆发的前夜,未来我们前瞻性看好御风踏浪的:C端的头条 + B端的阿里 + T端的小米/Uber。


这不是站在3年、5年或10年的维度,而是站在一个时代的维度!